心肌酶1.85,心肌酶是什么东西?介绍
心肌酶1.85目录
心肌酶正常值是指心肌中所包括的多种酶的参考数值,反映心肌受损程度。以下为您提供一些心肌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:
肌酸激酶正常值为男性38~174U/L,女性26~140U/L(酶偶联法,37℃);男性15~163U/L,女性3~135U/L(肌酸显色法)。
血清乳酸脱氢酶正常值为95~200U/L(速率法,30℃);190~310U/L(比色法)。
这些是常见的心肌酶及其正常值,但具体正常值可能因检测方法、设备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。当心肌酶数值偏离正常范围时,应及时就医,以便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,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,结果降低到1.85怎么回事?
血浆纤维蛋白原,在人的血浆中含有0.2—0.3g/dl左右,如果是1.85,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、糖尿病、妊娠高血压症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恶性肿瘤、如结缔组织病、多发性骨髓瘤、急性感染、急性肾炎、烧伤、休克、大手术后等引起的,建议进一步完善检查较好的。
心肌酶是什么东西?
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,一般有肌酸激酶(CK),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,和乳酸脱氢酶(LDH),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。
其中CK-MB,LDH1特异性最高,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,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,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,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,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,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~3倍。
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
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,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.[方法]对1999年2~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~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,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.[结果]105名1~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(115±82)U/L、肌酸激酶同功酶(19士13)U/L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32±15)U/L、乳酸脱氢酶(263士113)U/L、a-羟丁酸脱氢酶(246士114)U/L.[结论]1~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。
"心肌酶谱" 英文对照
myocardial enzymes; myocardial zymogram; myocardial enzymogram;
"心肌酶谱"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
1、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,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、CK一MB、a一HBDH,GOT,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小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
2、国内常将谷草转氨酶(AST)、乳酸脱氢酶(LDH)、肌酸激酶(CK)、a一经丁酸脱氢酶(a-HBDH)、肌酸激酶同工酶(CK一MB)合称为心肌酶谱,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
3、肌酸激酶(CK)、谷草转胺酶(AST)、乳酸脱氢酶(LDH)及α-羟丁酸脱氢酶(HBDH)等通常称为心肌酶谱,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,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,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
4、5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测项目51心肌酶谱检查对与心肌病变有关的几种酶同时检测,通常称为心肌酶谱.511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及参考值见表5.512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肌酸激酶(CK):急性心肌梗死(AMI)较早期诊断指标,发病6~12小时开始升高,12~48小时达高峰,2~4天恢复正常
脂蛋白脂肪酶简介
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 5 脂蛋白脂肪酶的分泌 6 脂蛋白脂肪酶的生理功能 7 脂蛋白脂肪酶的测定 7.1 检查名称 7.2 分类 7.3 概述 7.4 原理 7.5 试剂 7.6 操作方法 7.7 正常值 7.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7.9 附注 7.10 相关疾病 1 拼音 zhī dàn bái zhī fáng méi
2 英文参考 lipoprteinlipase,LPL
3 概述 脂蛋白脂肪酶(lipoprteinlipase,LPL)是脂肪细胞、心肌细胞、骨骼肌细胞、乳腺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,分子量为60ku,含3%8%碳水化合物。
活性LPL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,通过静电引力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多聚糖结合,肝素可以促进此结合形式的LPL释放入血,并可提高其活性。
LPL生理功能是催化CM和VLDL核心的TG分解为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,以供组织氧化供能和贮存。
LPL还参与VLDL和HDL之间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的转换,ApoCⅡ为LPL必备的辅因子,其中的C端第6179位氨基酸具有激活LPL的作用。
在哺乳类动物如牛、鼠和猪等LPL的酶蛋白质一级结构有87%94%的同源性,事实表明,LPL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,人类LPL、肝脂酶(hepatictriglyceridelipase,HTGL)及胰脂酶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,推测三者可能起源于同一个基因家族,有共同的作用机制。
4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 LPL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8p22,长约35kb,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,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,LPL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,主要分布在LPL基因内含子和侧翼序列中,其中内含子6中PVUⅡ多态位点和内含子8中HindⅢ多态位点与高脂血症有关,并为高脂血症的家系连锁分析提供了遗传标记。
5 脂蛋白脂肪酶的分泌 LPL在实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,新合成的LPL留在核周围内质网,属于无活性酶,由mRNA翻译合成的无活性LPL,称为酶前体,再经糖基化后,才转化成活性LPL。
从细胞中如何分泌,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,其一是细胞合成LPL后直接分泌,不贮存于细胞内,即称为基本型分泌;其二是调节型分泌,某些细胞新合成的LPL贮存在分泌管内,一旦细胞受到一个合适的促分泌 *** ,LPL即分泌,此时分泌往往大于合成。
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型分泌,只有少部分细胞兼有两种分泌形式。
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(heparinsulphateproteoglycans,HSPG)使酶保持一种无活力的浓缩状态,然后通过一个尚未阐明的机制由肝素促使分泌,即肝素后 *** 血浆中得到活化的LPL,分布在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,主要是分解CM和VLDL的甘油三酯,并结合和附着在这些脂蛋白残粒中,可能作为肝摄取这些颗粒的信号。
6 脂蛋白脂肪酶的生理功能 目前认为是分解脂蛋白核成分的甘油三酯,也分解磷脂如卵磷脂、磷脂酰乙醇胺,并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、磷脂及载脂蛋白,其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为组织提供能量,或再酯化为TG,储存在脂肪组织中。
另外,LPL还具有增加CM残粒结合到LPL受体上的能力,促进CM残粒摄取。
测定血浆LPL活性时,一定要静脉注射肝素,因为LPL对肝素亲和性很高。
静脉注射肝素,使LPL从内皮细胞表面释放入血,这是测定血中LPL活性的一种必备操作。
通常按每公斤体重10单位的量静脉注射,10分钟后采静脉血得到血浆再测LPL活性。
一般静脉注射肝素后血浆总脂酶活性的1/3为LPL,剩余的几乎都是肝脂酶(HTGL)。
目前还可用高浓度盐酸或鱼精蛋白选择性抑制LPL活性的方法测定其活性。
最近报道,还可用LPL或HTGT抗体进行活性检测。
7 脂蛋白脂肪酶的测定 7.1 检查名称 脂蛋白脂肪酶
7.2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/酶类测定
7.3 概述 LPL主要有肝外脂肪酶和HTGL都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水解酶,在血管内皮表面发生作用,二者结构相似,属甘油三酯酶,与胰脂肪酶有同源酶。
参与体内脂肪代谢功能。
7.4 原理 脂蛋白脂肪酶的原理同脂肪酶测定原理。
7.5 试剂 (1)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匀浆均应加入肝素孵育。
(2)血清标本可于-20℃条件下保存。
7.6 操作方法 同脂肪酶测定。
7.7 正常值 (1)脂肪组织
男:1.10~4.00μmol FFA·h-1·g组织-1(:2.46)
18.3~66.7U/kg(:41.0)
女:1.85~12.5μmol FFA·h-1·g组织-1(:6.63)
30.8~208U/kg(:110)
(2)肌肉组织
男:0.42~1.65μmol FFA·h-1·g组织-1(:0.87)
7.0~27.5U/kg(:14.5)
女:0.38~1.55μmol FFA·h-1·g组织-1(:0.90)
6.3~25.8U/kg(:15.0)
(3)血清
加肝素:396±81nmol FFA·min-1·ml-1(±s)
396±81U/L(±s)
170±50U不加肝素70±50nmol FFA·min-1·ml-1(±s)
7.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LPL活性中度降低见于1型高脂蛋白血症、甘油三酯增高症、糖尿病、肾衰、淋巴瘤、前列腺瘤等疾病。
缺乏时首先反映在肝外脂肪组织。
LPL活性升高见于肝炎、胰腺炎、肝硬变、胰腺肿瘤等。
7.9 附注 肝素、铅、钙、胆盐、卵磷脂、溶血卵磷脂均可激活脂蛋白脂肪酶(Lipoprotein Lipase),口服避孕药可致活性下降。
(1)LPL定位于肝及肝外组织。
(2)禁食时标本LPL活性明显降低。
(3)FFA示游离脂肪酸。
7.10 相关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
传奇会员站_每日发布新开传奇私服版本声明:本站不存储任何资源,下载链接均指向官网或第三方平台,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,仅为方便家人和朋友分享!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建议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支持!